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4-11-01 23:42:39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合集七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合集七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雨巷》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雨巷》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属于必修课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2、教学目标

本诗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通过典型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同时巧妙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因此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3、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诗歌并不陌生,但是本首诗在特定的背景之下主要意象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在诵读和对意象的把握中体味出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并力求个性化理解就成为重难点

说教法

本课采用以诵读法为主其它教学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同时,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所以,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理解把握情感

另外,本诗教学以体验性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贯穿整堂课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提示,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与感悟,并力求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说学法

1、诵读法加强诵读,这是阅读诗词的一般方法2、体悟法通过意象把握情感,主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走进雨巷去感悟3、联想比较法,通过与诗人的其他作品的比较学习,体会创作风格及作者情感

说教学过程(结合课件)

1、激趣导入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感受诗的意境,更容易理解“丁香”,我采用学生耳闻能熟的网络歌曲《丁香花》导入并附以介绍有关知识及其“美丽”“孤高”“忧愁”的个性学生有了追求美的感觉,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

2、作者介绍

《雨巷》是诗人的成名作,相关的情况介绍是必要的

3、赏析全诗

① 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获得初始体验在这个环节,学生只要读出这是一首什么诗,并对诗有初步的感受就可以

② 再读全诗,体会意境

师生共同欣赏(课件展示)配乐朗诵音像作品,用视听的手段来展示诗歌意境,将诗歌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而教师提示学生方法即抓住几个主要意象展开联想,学生头脑里自然会勾勒出“雨巷”画面,就能体会出诗的意境

③三读全诗,感悟情感

学生在上一环节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充分发挥想象力,展示他们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在此,可鼓励学生大胆揣测诗人创作情况及情感,引导其积极思维

教师此时再做必要的创作背景的补充可谓补学生之所需,学生对诗中所抒发的情感与追求自然会容易得多也丰富的得多通过合作交流,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把握诗的中心形象(雨巷、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④四读全诗,体会创作美

再次指导学生把情感融入朗读中体会诗歌的“美”,品味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情感,加深感悟

4、拓展阅读

引入作者的其他作品,使学生更充分的了解其情感及创作风格,通过比较联想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总之,在设计教学中我力求依照新课改的要求及理念,引导学生去阅读和鉴赏

说板书设计

一篇优美的板书设计有“微型教案”之称,一篇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也易于学生学习这节课我采用图示式的板书设计,兼以简洁的文字说明,体现课文内容,并利于学生背诵理解根据求实、求精、求新、求美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板书:意向(雨巷、 油纸伞、 丁香般的姑娘)感受(幽深、 寂静、 美丽 高洁)象征意义(心境、恋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长亭送别》。我将从以下 8个方面说说我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长亭送别》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是名剧《西厢记》的一折,写的是崔莺莺送别心上人张生的故事,表现了张生与崔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突出了莺莺的叛逆性格。这个单元是高中首个戏曲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而《西厢记》是中国古代戏剧扛鼎之作,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将对单元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了解戏曲语言特点、作者及作品梗概。

能力目标:1、体味莺莺的心情,分析其形象。 板书“人物之美”

2、品味曲词之美。 板书

情感目标:1、体会封建社会对自由爱情的摧残。

2、分析莺莺性格中的叛逆精神。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语言表现手法的分析品味曲词之美。

难点:

分析莺莺性格中的叛逆精神。

三、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 教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这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表演法——深入文本,理解人物

2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3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4、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我认为,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采用了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

(二) 教学手段

为了使我根据教材特点而设计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得以突出,达到最大化的展示境界,同时也为了配合以上我选择的三种教法得以完满实现,我决定采用“多媒体展示平台”的教学手段进行全程教学。

四、说学法

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1 ……此处隐藏7714个字……p>

明确:婉约词共同的特点:哀婉、无奈、凄清。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词的内容和感情

上阕写实,秋天的一个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阕写虚,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景是“清秋节”,情是“伤离别”;以清秋之萧索,写离别之凄恻。词人即景抒情,融情入景,最终情景交融,后人称之为“离人心上秋”

品赏:学生选取自己最喜爱的语句从意象、情景和色彩等角度入手进行欣赏,明确情景交融之妙,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本词人美、景美、情美的特点,展开丰富想象,形成一幅别离之图:

人物:柳永与心上人

背景: 长亭、兰舟、流水、千里烟波、寒蝉

杨柳岸晓风残月、良辰美景

感情:哀婉伤感

小结: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情。惟有景,才使万物美丽;惟有物,才使万物丰富;惟有人,才使万物生灵;而惟有情,才使万物富有神韵。作者笔下的情景是有机交融的(情景交融),作者将眼前之景与未知之景相融(虚实相济),如此这般,才有了这份凄楚哀婉。

拓展延伸

赏析柳永的《蝶恋花》

点拨:这是一首怀之作。作者把流落异乡的落魄感受与怀念情人的缠绵结合起来,上片登高望远,“愁生天际”,把无形的愁写得形象而具体。“无言谁会凭阑意”表现出一种相思,万般愁怨而无法诉说的情态。下片写想放纵一下自己,喝个一醉方休。然而对酒当歌仍然难解愁。苦中作乐,更觉无味。尽管这般苦闷有伤身体,可是“衣带渐宽”“人憔悴”,都不算什么,绝不后悔。后两句是全词的高潮,是真情所在。

背诵练习背诵

课堂教师总结:重点让大家把握词融情入景,景景交融的特点。另外还让大家品位词中意象,体会作者感情。在此基础上了解婉约词的风格。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六、板书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 篇7

在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发展历史上,有一首诗歌不仅暴露了封建门阀制度的罪恶,而且远为深广的记录了一千七百年前人民的真实感情,这就是《孔雀东南飞》。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这首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解说。

一、 教材分析

《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这个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一时期产生了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孔雀东南飞》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古典诗歌的鉴赏训练对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概念。尽管学生在前面几课中尝试了诗歌的鉴赏,但鉴赏仍然是初步的,尚未把握鉴赏的技巧,形成基本能力,更不用说对作品进行审美鉴赏。因此教学本课,仍然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和欣赏性阅读,培养学生鉴赏古诗文技巧,逐步把握鉴赏规律,最终形成鉴赏能力。

整篇课文我计划用三课时讲完,我所说的这节课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三课时。根据大纲以及单元学习要求,结合课程进度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部分重点词语以及铺陈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用法,把握女主人公刘兰芝的形象特征以及性格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和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二、 教法分析

《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因此,教学本文可从语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根据诗歌需要反复诵读的特点,这节课我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朗读品味法和讨论点拨法。

为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我将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三、 学法分析

学生在学习诗歌和文言文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己做笔记,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这首诗时,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诗歌鉴赏中来,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学生的学习中,应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生的主要学法有:朗读法、讨论法、质疑法等。

四、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屠洪纲的歌曲《孔雀东南飞》,由元好问的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引出大雁殉情的故事,从而引出新课。

2、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由悲剧性的故事情节而过渡到对人物形象的赏析。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按照情节的发展选择有代表性的段落来进行鉴赏。这一部分由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教师补充总结,并且对重点词语以及修辞手法等作补充讲解。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的分析鉴赏能力。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4、由刘兰芝的人物形象过渡到对悲剧原因的分析。

提问问题:刘兰芝可以说具备了中国女子身上的所有优点,可是为什么最终只能选择“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呢?是谁造成了刘兰芝的悲剧?

引导学生从悲剧的直接制造者焦母和刘兄身上探究悲剧的深层原因,学生讨论发言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认识悲剧的根源。教师补充介绍著名诗人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悲剧,以加深学生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认识。

设计次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回答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5、拓展延伸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刘兰芝的自尊自立和反抗就显得尤为可贵,请同学们回忆所知道的像刘兰芝这样的女子。如《氓》中的女主人公,《梁祝》中的祝英台等。

6、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刘兰芝这个美丽而又坚强的女子,探讨了兰芝的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家长专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牛郎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铸就“血泪沈园”!但以刘兰芝为代表的这些女子之所以能在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正是由于她们的身上有一种坚强和敢于反抗的精神,她们代表了人类对真真善美的追求,对自由、对爱情的向往,人们希望世界上更多的是天长地久,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希望孔雀东南飞的悲剧不再上演,所以,在故事的结尾,人们让这对不幸的夫妻魂化为鸟,实现相依相守的愿望。

7、作业设计

以《兰芝,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周记。

意在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合集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